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学者告诫中国80后:还轮不到你们住大房子

发表于2013-06-06

薛涌:年轻人,轮到你们住大房了?

  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底层奋斗,从一无所有的起点奋斗还是“王道”。失去了这种精神,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我因为号召中国发展高密度城市、小户型住房、使用公交,最近在微博上遭到一些80后、90后的围攻。大家众口一词地质问:“教授,凭什么你在美国住大房,却要我们住小房?”

发表于2013-06-06

 记得读博士时生活最宽裕的一段时间,是我们夫妇携着刚出生的女儿在日本研修。那是1999至2000年间的事情。如同许多中国的留日学生一样,到了日本才知道日本人住得居然那么挤。我们当时住了一套大概50平方米的公寓,日本客人来了都非常惊讶:“怎么能住这么大的房子?”我们住的那栋楼是美国各大学联合开办的“日本研究中心”进修生的宿舍,房子大的理由之一,是地段很差,就在无家可归者救济中心隔壁,乃至一天半夜一点钟,有位醉醺醺的无家可归者来敲我家的门。到一般日本人家里访问就能看到,他们住的往往比中国许多中产阶层家庭要拥挤得多。而当今日本的人均GDP超过4.5万美元,中国还不到5500元。

发表于2013-06-06

再看看波士顿,属于美国最为先进的高科技城市之一,中等住户(包括单身)的年收入超过5.5万美元,人口才60万,密度比起中国大城市来小得多,土地资源多得多。但是,最近波士顿在兴建30平方米的小户型。这还是针对年轻的专业阶层的,其目的是想将租金控制在每月1200-1600美元,让年轻人有立足之地。设计者称,这些刚起步的专业阶层,经济能力有限,同时精力旺盛,一天到晚在外面创业、社交,回家不过是睡一觉而已。他们需要的不是昂贵的大房子,而是降低奋斗的成本。事实上,年轻人们也特别欢迎这样的安排。如果有位刚从常青藤毕业的后生对着我这年过半百的教授说:“凭什么你住250多平方米,我们就30平方米?我的尊严在哪里?”在美国社会,大家恐怕会觉得这样的人有点神经病。

发表于2013-06-06

 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底层奋斗,从一无所有的起点奋斗还是“王道”。失去了这种精神,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这倒让我想起美国一位专栏作家说的一句话:“所有的中年成功者,如果可能的话,都愿意以自己所有的成就和金钱去换回当年那穷困潦倒的蜗居生活。”年轻时代是人生的幸福和美感所在。你失去了对这种东西的感受能力,你就失去了生活。

发表于2013-06-06

  当然,我不希望用一个80后、90后的概念打倒一代人。事实上,在微博上也有不少年轻一代支持我,恰恰是他们告诉我:同龄人中确实有太多的人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父辈给他们。在我看来,国内当长辈的应该大胆地对后生训诫:孩子,还没轮到你。要什么,自己去挣!

发表于2013-06-06

作为一个80后的人,没敢要求住250平方的大房子。自己从大学毕业也已经辛辛苦苦奋斗了10年,目前还没有房子,但从不怨天尤人。但是就算一直这么辛苦下去,也不敢保证自己会有大房子住,房价、老人、孩子,各个都在提醒着自己一定要努力努力。

发表于2013-06-06

呜呜呜,那是不是要等80后的住上大房子才轮到 90后的

发表于2013-06-06

我倒觉得这位叫兽的想法太牵强和极端了,很明显地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一家之言就是一家之言!你觉得年轻人应该自己奋斗出大房子是你的一家之言,年轻人们想要住大房子也是一家之言,谁都不必说服谁,要是哪个讲得道理实在,自然会有网友赞一个,但是比如叫兽你现在的这番言论,我就鄙视一个。

先不提温 zong li 赞成老百姓应该过的有尊严 ,也不提我国国情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我就扔一个“高房价”的问题,足够砸死一片人,也足以让很多人收声。


发表于2013-06-06

试问年轻人如何克服高房价?!除了那些运气特别好的朋友例如创业成功或做到高管的,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依然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年轻人不可能靠着自己的收入去买房!不管是大是小!!


发表于2013-06-06

那么社会上很多小夫妻们是怎么应对高房价而成功地让那么多伟大的专家学者们误以为我们买得起小户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说穿了还是蒙前人余荫。省吃俭用的父母们从各个方面照顾到我们,令我们可以省下不少钱,很多父母甚至付出大量牺牲,为子女们的婚姻提供了“首付”,这才诞生了无数的“小户型”。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