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摘要] 2000年良渚文化村诞生于杭州的西南,扎根良渚文明的土壤,19年过去,它在这里开出了现代文艺之花。 良渚文化村在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和社群维护运营方面颇有建树,国内外前往学习者络绎不绝。
2000年良渚文化村诞生于杭州的西南,扎根良渚文明的土壤,19年过去,它在这里开出了现代文艺之花。
良渚文化村在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和社群维护运营方面颇有建树,国内外前往学习者络绎不绝。锐理数据曾梳理过我国目前特色小镇的难点,主要有定位规划和人从哪里来两方面:
难点一:定位规划难 缺少全盘思维
打造特色小镇,需要综合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业态组合、创收回报等要素,全盘思维和分期节奏至关重要。如果只关注当期地块,就有可能在容积率、现金流平衡等方面出问题。
难点二:人从哪里来?和大城市“抢人”
恒大研究院报告指出呈现出“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大幅流入,三线稍有流入,四线基本平衡,五六线持续净流出”的现象,城市等级越高,人口吸引力越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资源愈发宝贵,各城市人才争抢激烈,如武汉招才政策规定45岁以下大专生可全家落户(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良渚文化村作为特色小镇的先驱,如何克服上述难点?梳理其发展史,锐理君发现了七大关键词。消息显示,万科第二座文化村——眉州文化村落户眉山崇礼新城,同样坐镇丰沛文化,眉州文化村如何再次发挥作用?了解良渚文化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身边即将产生的变化。
◆ ◆ ◆ ◆
关键词一:整盘规划
耗时4年 坚持低密定位
◆ ◆ ◆ ◆
(良渚文化村规划图)
良渚文化村总占地约12000亩,其中山地约5200多亩,旅游用地约1200多亩,公建用地约680亩,房产用地约3400多亩,集结20余家中外团队,仅规划就耗时4年。
其整盘规划原则是:“尊重自然与生态、对复兴良渚五千年文明进行了当代尝试,着力营造田园栖息生活”。有几个关键数字贯穿始终——约5000亩原生态山林,约4-5层建筑尺度,以步行约5为尺度建立配套服务体系。锐理君梳理发现,19年开发过程中,良渚文化村一直坚持低密改善的定位,强调配套的吸引能力。
(眉州文化村规划意境图)
◆ ◆ ◆ ◆
关键词二:分期开发
灵活应对周期
◆ ◆ ◆ ◆
(良渚文化村开发时间轴节选)
大盘开发,优势是可以分期操作,灵活应对市场周期。19年间,良渚文化村开发了坡地洋房、联排别墅、小高层等产品。它会在楼市不同阶段,打出不同的“牌”,既保证了项目的健康运营,也在每一个时间点都有亮点展示。
(眉州文化村规划意境图)
◆ ◆ ◆ ◆
关键词三:文化结合
立良渚文明样本
◆ ◆ ◆ ◆
(良渚博物院实景图)
(良渚文明探索营地)
良渚文化村与良渚古城遗址相关联,项目内修建有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良渚博物院。良渚玉制品对后世用玉制度影响巨大,内圆外方的玉琮蕴涵着“天圆地方”的原始宇宙观。良渚文化村专门开展“良渚文明探索营地”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
(眉州文化村规划意境图)
◆ ◆ ◆ ◆
关键词四:人从哪里来
培养自己的KOL
◆ ◆ ◆ ◆
(良渚文化村“大屋顶”俯瞰图)
锐理君发现,良渚文化村之所以能顺利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努力功不可没:一是雕琢项目气质,并找到了与其相近的精准客户——亲近自然、有乡愁、热爱生活的房地产从业人员和媒体人,他们是认可良渚文化村的人;其次,大力发展文化配套,吸引艺术家与设计师。这些意见领袖用人际传播为项目赋能。眉州文化村规划吸取相关经验,提供舒适的人居体验。
◆ ◆ ◆ ◆
关键词五:资源保护
给土地“留白”
◆ ◆ ◆ ◆
(良渚文化村自然山景)
余秋雨来到良渚,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文化遗址会这样美丽,这样水草丰美,这样地搭配匀亭。一般的文化遗址展示给我们的总是人民离开的原因,但是我所看到的良渚是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来源:《走进梦想小镇》)
描写良渚文化村生活的书籍《走进梦想小镇》里写到:“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改变土地,而是心怀敬畏地去接受土地的本来面目”——所以良渚文化村保留原生自然,降低容积率,“把6层房子改成了5层,还把看着不舒服的楼拔了”。这种保护,他们称之为给土地“留白”。(来源:《走进梦想小镇》)
(眉州文化村规划意境图)
◆ ◆ ◆ ◆
关键词六:社群运营
自发的村民公约
◆ ◆ ◆ ◆
(良渚文化村活动)
(良渚文化村集市)
日本“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曾说过:“卖书不是卖书籍本身,而是卖书籍里的内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地产开发:不卖房子本身,而是里面的居住生活。社群运营正是决定居住质量的一大关键。
2008年村民提出希望规范社区,随后签署了无法律效力,无惩戒措施的村民公约。在此基础上,万科总结出更具有普世效果的“邻里公约”并在自己项目大力推广,业内也逐步认识到“社群”的作用。
好的社群从来不是一天建成,如阿那亚、聚龙小镇、麓湖,它需要长时间的付出与感知。以阿那亚为例,业主提出的建议,会立刻在业主群得到回应,并在当天解决,这种行动力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最终形成了项目的感召力。同样的,良渚文化村通过修建公共设施、组织公共活动数年如一日增加居民联系。
◆ ◆ ◆ ◆
关键词七:配套设计
树立精神堡垒
◆ ◆ ◆ ◆
(高晓松的晓书馆)
现代人不知不觉都围绕CBD居住,逐渐远离精神“信仰”。美丽洲教堂、良渚博物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是居民的“精神堡垒”,沙龙、展览、对谈……文思在此碰撞。
总结以上七个关键词,锐理君认为,良渚文化村的开发经验主要是:在详细的整盘规划基础上,采取了合理的分期开发策略,通过文化创新吸引内外人群,并利用丰富配套和社群运营将他们留下来,成为了自己居民。其中,对“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关注培育出它的独特气质。它如何盘活文化,锐理君认为有这么几点:
(1)以传统文明为起点,吸纳世界影响力;
(2)培养自己的文化活力,保护——交流——展示,形成自己的文化闭环;
(3)为志同道合的人服务。
眉州文化村
精准复盘与迭代
上述内容只是锐理君对良渚文化村19年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抛砖引玉。良渚文化村在文化领域的强大召唤力和居民的居住活力,给锐理君留下了深刻印象。房地产开发进入后半赛程,运营能力至关重要,从良渚文化村身上,锐理君认为可以学到的一点是:坚持真诚地做一件事,并用很长的时间做好它。
对自己而言,良渚文化村是一次地产与文化的有益碰撞,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良渚文明带到现代生活中来;对万科而言,它丰富了品牌和产品,万科后来全面推广的“三好生活”和“邻里公约”都始于良渚文化村;锐理君认为,对城市而言,它盘活了区域经济,撬动城市创新活力,在“三生融合”方面有示范意义,2016年,良渚文化村入选G20代表团参观点,跃升“城市门面”,市场认可度高。
良渚文化村的成功,有时代机遇,并不能简单复制。所以整整19年万科都没有急于创造出第二个文化村。直到今年,眉州文化村诞生在成都身侧。锐理君在上一篇文章中梳理了万科文化村的拓地标准:丰沛的自然基底、深远的传统文化,积极的城市活力。目前已知这三方面,眉州文化村得分都不低。尤其是文化方面,眉山兼具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两宋文化、进士文化等文化资源。
19年后,眉州文化村如何再次盘活文化沃土?锐理君将持续保持关注。
回复还可以输入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