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孙群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加百姓资本性收入

发表于2010-03-05

问:今天上午总理的报告很多处提到了薪酬收入的话题,您对这些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孙群义:我看了一下,总理的报告里头主要是讲了一个大的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这里面主要讲了三条。一个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问题,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因为现在看来首先一个重要的,我们讲收入分配主要讲的还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事儿,不仅仅是工资收入的事儿。这主要的还是在工资外,就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在这个地方实际上牵扯到方方面面,特别现在社会比较关注的房价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一个收入分配的事儿。这些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这种差距对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影响非常大。我们说在工资分配这一部分的差距调整,这是一个算术题,加减乘除。但是国民收入分配外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发表于2010-03-05

总理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我们现在差距比较大的主要还是资产,房子、股票市场,这些地方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说光靠工资分配的调剂,这个收入差距实际上还是小不了。

另外一个问题,对于获得比较大的财产性收入的社会成员是不是想办法遏制住?现在来看很难,如果全部调控住了,回归到平均分配,恐怕是做不到。怎么办?只能让老百姓在资本性收入中也能够分得一部分。

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矛盾突出

关于工资收入分配这一块,应该说这几年表现的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的矛盾。企业的领导人员和一般职工的矛盾,两者的差距比较大。在这个里面,因为原来的调控格局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调控的手段和渠道都有。所以,国有的企业行业的调控还是能够实现的。

现在我们感觉有几个问题,一个现在有些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表现在国有企业,总理特别讲到了金融企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马明哲有高收入,实际上他不是国有企业。随着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产生多元化以后,国有和国有控股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清晰了。有些垄断的企业并不都是国有控股的,它继承了原来国有的垄断地位,但是主人已经发生变化了,不是国有的了。这个时候怎么样进行调控?

另外一个就是金融机构的问题,刚才说的马明哲问题就不是国有的。前些天平安的职工平均起来一下子可以有200多万的收入。马明哲的股权要是兑现大概是7个多亿。这个并不是工资收入,是工资外的收入,是财产性的收入,资本性的收入。所以工资内的收入主要是调控关系,整体增加水平。重要的着力点应该是工资外,资本性收入这一块。

第三,总理也讲到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这一块过去中央的调控思路从来都是比较明确的,调低控高。收入低的尽量调得高一点,高的要稍微低一点。但是这一部分里面,现在的问题我们感觉到中央从国家层面,政府调控的渠道和调控手段表现得并不是很清晰。所以,社会各界感觉到这里头调控是不力的。

包括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有这种提法,比如说能不能提高起征点,至于暴利的收入,炒房收入这些能不能征税,调控的反映是很大的。我们看一下,你看美国的那个调控,他在调控的时候,包括对于金融行业高管的收入,那个调控措施出得很快,我们很长时间迟迟看不到反应。应该说是我们过去调控中的失误。

发表于2010-03-05

4万亿很多补的是有资产者

问:利益叠加。

孙群义:富人受益得多了一些,穷人受益得少了一些。这个很大一块跟我们宏观的经济调控政策影响比较大。这一块我个人有一个看法。我们当初判定经济危机的性质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些可探讨的问题。因为我们这4万亿里头很大一块是补了供给方,说白了是补了有资产的,补的是资产所有者。我们感觉很坏,这个应该补给需求方,也就是消费者,或者以一般的劳动者为主体的消费者。我们现在感觉,2010年如果要是整体调控收入分配格局的话,在宏观调控政策上面恐怕也要有一些动作。

房价上涨是原国务院定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整体政策要求没有体现

另外,我个人感觉,我看了网上大家都纷纷炒房价的问题,这可能是对收入分配冲击最大的一块。有些网民也在反映工资收入分配跟不上房价的上涨,呼吁尽快提高工资收入。我看是不可能的。房价几天就翻一番,工资不可能几天翻一番。房价出现现在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我们没有坚持原来国务院定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整体政策要求,没有体现。昨天晚上我还特别把90年代和2001年、2003年国务院还有各部委的文件翻出来看,当时要求改革的指向,政策导向都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说鼓励城镇职工自建房、互助房,实际上很大一块是鼓励小产权房的,鼓励供给的。但是我们现在恰恰是相反,和我们当初的住房制度改革是相悖的,所以才导致现象的情况。这种垄断,对收入分配的结果是很大的冲击。

上一页|1|
/1页